Ricky Never stop exploring

电影「大笑江湖」

无限电影桥段的嫁接,说好听点它是致敬,不好听呢就是山寨、恶搞,大杂烩。片中主人公动不动就是“江湖险恶”、“行走江湖要小心点”,究竟什么才是江湖呢?我看可能就是编剧笔下的孙悟空、星球大战、笑傲江湖、射雕、神雕、天龙八部、东方不败、如来神掌、阿飞正传、2046、大话西游等等江湖的恶搞串烧吧,真苦了你们了。

笑点也非常有限,有些故意而为的笑点看了反而不是搞笑而是让我苦笑,唯一感觉能让我们一笑的,也是在影院里面听到笑的最多的恐怕就是那几句英文了,“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”,“I’ll be back”,难道你也想引发另一个”Follow me?“吗?找找技安大哥和星爷先吧。

不知为何,今年贺岁这么多的古装片,随便哪个朝代哪个人物都可以捞出来编个故事创新或者颠覆一下,全民都陷于古装英雄人物的YY中,已经有很大的审美疲劳了。其实我还是更喜欢看一些写实的电影,和一些另类风格的,比如「让子弹飞」,这个是一定要看的。

说道江湖,除了武侠的江湖外,更喜欢真实的江湖世界,比如尔冬升导演镜头下的香港江湖「新不了情」、「忘不了」、「旺角黑夜」,都相当写实和有感触。

80后怀旧

80后逐渐步入了三十而立之年,而这时的境况却并不如他们所愿,当他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后才发现,原来学校真是个天堂:你可以天天不上课,躺在宿舍发呆,在球场上拼命,在电脑前放纵,在小说中YY,在心爱的女生面前耍帅,实在是受打击受挫折了,还有一帮穷哥们可以一起喝酒聊天,畅想未来,老子我就是天下第一,没什么大不了的。

而如今呢,就像「老男孩」中那样,做婚庆主持人处处受气挨骂,开剪头发店也做不到顾客满意,其实这两个职业没什么不好,只是我们心中有更大的舞台。

其实,电影用的手法是老手法,故事性也不强,只是很好的剪辑和象征性的表述,不过有时候就是这样,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,用一个合适的桥段触发了一代 人的敏感神经,他们爆发了。

相信这时候嗅觉灵敏的导演,可能还会接着这个题材继续发挥,不过真的需要带点诚意,有的电影宣传的时候多么煽情,看的时候却并非如此,电影里面的演员一个个哭成泪人,下面的观众无奈的相视一笑,有的电影则恰恰相反。尔冬升拍「新不了情」就搜集资料体验生活数年,王家卫的「一代宗师」更是有八年的准备。

比较悲剧的是,一些有才华有生活经验积累的80后导演却只能拍一些小片子,还无处放映无处推广,你可能看得到的已经是通过某些网筛选过的了,可能并不真实。 期待真正的80后导演能有献给我们这一代的电影。

青春啊梦想啊

《老男孩》片尾说:

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,不会因为时间的久远而褪色,反而弥足珍贵。

其实梦想还和回忆这个东西一样,时间越久,回忆起的东西味道越浓。

老家的一个表哥时不时上线总会找我聊几句,抱怨下工作的不满以及岁月的流逝,每次都想不在单位工作了自己去经商淘金,每次聊天也都还是老样子。

小时候很有几年是在外婆家,跟着表哥疯玩着长大的,记得天天晚上吃完晚饭,家门口就有表哥的哥们们叫着出去玩,我就像个拖油瓶每次都跟着。有时候一起去露天电影院看电影;有时去某个人家里,拿出新买的光碟,一起欣赏,我也是在那时跟他们一起看了杰克逊的VCD,他们一个个兴高采烈的讨论着这个舞蹈多么拽,都跃跃欲试想学;有时去一起打牌聊天,听着有人讲述自己在外面闯荡的生活,谈论着其他城市其他事情,看电视节目洛桑学艺,每个人说的最多的可能就是“以后…怎么怎么样…”天晚了就各自借着月光溜达着回家。

后来我上学了,一上就是近20年,镇里、市里再到外省,去外婆家玩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了,现在也就过年去拜节一次,也就几个小时的时间。在外面闯荡了几年后,表哥也回家结婚有了小孩,拼命想摆脱现在的生活却又毫无办法;小时候跟他一起玩的哥们有的在村口开了杂货店,每次我去拜节都去他那买礼物,顺便递上跟烟问候下;有的哥们开了汽车维修,每天忙的油头土脸。总之他们都无奈的跟现实走在了一起,结婚生子,找到一个养家糊口的工作,被生活所压的没有时间去想一些虚幻的所谓梦想的东西,它们早就被遗忘在记忆中的角落了,也许永远都不会被唤醒。

当然,也许有一天会被唤醒,就像老男孩一样,不过唤醒之后可能面临的结局还是一样。

每个人都有梦想,你可以选择遗忘,选择埋藏,但是当它被唤醒时,有机会千万别糟蹋它。

4元还是10元

在地铁口听到有人在地摊上买东西问价格,老板娘一瞅说10元,买东西的两个人互看了一眼,又诧异的问了一句:“多少钱?”老板娘又一瞅说:“4元4元。”顿时,两个人诧异的目光不见了,开始看东西准备出手买了。

当时我就在想,像我这种不会降价的人,如果听了10元也不表现出嫌贵的表情或者感觉,被老板娘抓住了说不定就10元买了。小摊小本生意,相信每个老板娘都练就了一番火眼金睛,都有自己拿手买卖绝活,即使是一个东西两个价格,也同样能各卖其主。

如果这算得上是小伎俩的话,用在大生意上就是策略了。

同样一个产品的包月服务,我可以分20、30、40这三个初、中、高三档价格,明眼的用户一看就会觉得30的价格以及服务最划算最合适,然后高兴的买下来;其实在当初设计的时候,20和40这两个档次就是故意加上作为陪衬的,如果选择这两个档次的用户多了,说明自己对产品和市场的把握还不到位;如果没有这两个陪衬,相信用户面对一个价格,购买的冲动以及欲望会少了很多。

另一方面,可能这个策略用在中国市场会有效果或者好一点,用在国外市场,估计就不是那么明显,毕竟缺少一些案例作为佐证。

补充: 不同套餐的魅力除了上面说的突出你希望用户购买的那一个套餐外,如果你能很有力的细分自己的用户群的话,会让不同的用户各取所需,心满意足。

脑子里的首要想法

之前看过一遍原文,貌似英文水平有限,没有完全能理解,读了apple4us的翻译后,又学习了很多文章的观点。

你在洗澡的时候想什么?之前看过别人采访周星驰,问他电影的灵感是怎么来的,他的回答是“大多都是洗澡的时候想出来的”,当时还觉得挺有意思,后来每次洗澡都会想到这个,我洗澡的时候能有什么灵感呢?努力的尝试想点东西,貌似也没印象深刻的点子,可能还是洗澡时间不够,下次多洗洗试试。

不过有一点很有同感,当你对一件事情没有灵感的时候,尝试不要去想它,试着做点其他事情,有时灵感就会这样冷不丁的冒出来,让你马上投入之前的那个事情,去完成它。我也经常用到这个方法。

文中还提到了,为了避免不让你的TOP想法溜走,或者是Bad的想法,最好要避免两种思考:

  1. 对钱的思考;
  2. 对争议的关注。

很多公司在进入融资阶段就发展开始停滞,很多人因为处理网上对自己的争议而精疲力竭。你写了篇影评,有人喝彩有人谩骂,无所谓,不要为了喝彩而过度兴奋,也不要为了谩骂而争论不休,保持清醒,继续做脑子中想着的事,这样才是正道。